文章
  • 文章
搜索

案例展示

CASE SHOW

详细内容

潍坊昌邑民生“小事不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5年以来,昌邑市以“微幸福”民心工程为笔,将群众眼中一件件看似琐碎的“小事”,当作政之所向的“头等大事”,用“微治理”撬动“大民生”,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断头路变通途——“家门口的路”连着民心
“以前送孩子上学得绕两公里,现在出小区拐个弯就到,这路修到了咱心坎里!”站在刚通车的文西路(新兴街—富昌街)路段,文山片区居民安述梅的话里满是笑意。这条曾让周边居民“绕路难”的断头路,如今与富昌街、城里东街互联互通,不仅解开了文山片区的交通“死结”,更让高中学生上下学的路缩短近一半,为城区交通内循环“舒筋通络”。
在昌邑,这样的城区道路“微改造”不止一处。新村社区门前那条年久失修的路沿石道路,曾因“雨天积水溅裤脚、晴天砖松动崴脚”成了居民“心病”。市住建局接到诉求后,3天内完成实地勘察,一周内启动修缮,更换破损路面砖、平整路基,让坑洼路变回“放心路”。居民王大爷踩着新路面感慨:“路平了,心里也亮堂了。”
在城区内循环愈发畅通的同时,外循环升级也在加紧推进。2025年,昌邑市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等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其中,S16荣潍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先期开工点已开工,各项工作顺利推进;S221下小线昌邑荣乌高速至威汕路口段及南环路口至石埠路口段路面改造工程正全力冲刺9月底完工目标。待全部改造完工后,不仅能大幅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和服务品质,改善群众出行环境,还将为沿线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筑牢交通基础。
村庄道路,关系着民生幸福,更关系着经济发展。昌邑市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以路网延伸通达、路网改造提升、路面状况改善及旅游公路提升改造工程为内容的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目前已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28公里,养护维修工程148公里,提升了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覆盖广度,确保村民的“幸福大道”畅通无阻。
口袋公园进社区——“巴掌大的地”成了幸福角
清晨的嘉苑公园,老人们在步道上慢跑,孩子们在石凳旁追逐——谁能想到,这片充满生机的绿地,曾是小区旁闲置的“边角料”?
“政府出政策、开发商投钱,咱们居民提意见,不到半年就改成了公园。”居民李阿姨指着园里的环形石凳说,“出门走3分钟就到,比在自家客厅还自在。”
文山森林公园的收尾建设更让市民充满期待。“以后晚上不用去远地方,在家门口就能逛森林公园,还能顺路在口袋公园里歇脚。”家住附近的孙建华已经开始规划饭后散步路线。
这些“巴掌大”的绿地,不仅装点了城市颜值,更成了邻里交流的“绿色客厅”,让“诗意栖居”从口号变成了日常。
近年来,昌邑市通过合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边角地、废弃地和闲置地,破墙透绿、拆违还绿、破硬增绿、见空补绿,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将被忽视的边角地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区域,为市民打造了“触手可及”的家门口游园绿地和抬脚可入的生态空间。
同时,跳出“政府全包”的传统模式,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新路径,由政府梳理城市闲置空地、提供规划支持,企业注入资金负责建设运营,居民通过“实地调研会”提需求——想要健身区、需要休息凳、得种遮阴树,这些诉求都被纳入建设方案,为市民打造了“触手可及”的家门口游园绿地和抬脚可入的生态空间。
截至目前,城区已建成61处口袋公园,建成区绿地率达40.2%,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8.35%,真正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体育设施全覆盖——“家门口的赛场”点燃健身热
这个夏天,昌邑的体育热情格外火热。从燃爆全城的“V超”联赛到草根云集的“村BA”篮球赛,再到刚刚开启的2025昌邑“仙潭杯”8人制足球超级联赛,一场场赛事让市民过足了“运动瘾”。
“以前想踢球得找老远的场地,现在市里组织联赛,还有专业裁判,咱普通爱好者也能上赛场!”刚刚结束比赛的神话足球队队长张达满是兴奋地表示。
赛事火热的背后,是昌邑体育设施的“全域覆盖”。2025年以来,昌邑市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群众需求为方向,在人群较为集中的公园、社区、广场等地安装、修建、改建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满足多样化、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群众的健身需求。同时,将体育设施布局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紧密衔接,多渠道夯实体育设施,镇街社区普遍建成一个全民健身中心或一个多功能运动场,行政村普遍建成一个多功能文体广场,人均体育场地达到3.04平方米以上,成功打造了“城乡一体化15分钟健身圈”,农民健身工程实现了“村村有”和全覆盖,也让“全民健身”从理念变成了市民的生活习惯。
“设施是基础,活动是灵魂。”昌邑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马慧丽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不仅管好、用好现有的体育设施,还将进一步优化设施布局,提升设施品质,并策划组织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赛事活动,让‘全民健身’的理念更深地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真正点燃全民健身热情,为建设健康昌邑、活力昌邑贡献体育力量。”
公厕驿站暖人心——“小空间”里的大文明
民生的温度,藏在最细微的角落。
北海公园改造后的公厕里,市民张大爷拧开热水龙头洗手,感慨道:“以前公园公厕又脏又冷,现在不仅干净,还有热水、挂钩,连防滑垫都铺好了,太贴心了。”2025年以来,昌邑市园林绿化中心对8处公园公厕进行“内外兼修”,外观融入公园景观,内部更换洁具、增设无障碍设施,细节里满是民生关怀。
户外劳动者的“幸福港”更让人暖心。在城区的“爱心驿站”里,环卫工人张大姐正用微波炉热饭,旁边的饮水机冒着热气,急救箱、充电插座整齐摆放。“晴天能纳凉,雨天能躲雨,累了还能歇脚,这里就像个‘临时家’。”2025年,昌邑市环卫中心采用自建、与市总工会及爱心企业共建等多种模式,在城区合理布局建成65处“爱心驿站”,切实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了“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全方位便民服务。
丰富的文明图景,还散落在更多的“小空间”里——府前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新增千册图书,将办事大厅变身书香空间,让群众在等待间隙畅享阅读之乐;东城社区拓展文化社区特色场地,在辖区村委配备文体活动室、棋牌室、宣讲室等,年均举办健康义诊、家庭教育等活动50余场,实现全年龄段服务覆盖;零工客栈让自由务工者们有了自己的“办公室”;“邑谈即和”民主协商、社区议事厅里的共治共享,见证着市民从被管理者到管理主体的角色转变……昌邑市用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让文明在“面子”与“里子”的细节提升中交融共生,展现出一代代城市治理者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治理智慧。
如今,从一条路的畅通到一座公园的建成,从一个公厕的升级到一个驿站的温暖,昌邑市正用一件件温暖人心的小事,逐渐勾勒出品质城市的模样。这些看似细微的改变,没有惊天动地的规模,却精准击中了群众的“小确幸”,让“人民满意”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藏在晨练时的热水里、散步时的绿地上、出行时的坦途中,才是昌邑民生“小事”里最动人的幸福密码。


寿光管道疏通公司

电话:

.

123456@126.com

潍坊市奎文区昌乐坊子寒亭潍城昌邑诸城寿光临朐青州

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服务项目

案例展示

新闻动态

技术支持: 临淄信息港 | 管理登录
seo seo